联合奖惩_守信激励案例

扎根山村坚守42年的乡村教师江学光:一句承诺 一生相守

发布时间:2022-06-04|来源:中国新闻网|专栏: 守信激励案例

分享到

 在偏僻乡村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虎山乡龙州村龙州小学,有这么一个人,他因年轻时的一句承诺,坚持扎根乡村代课42年,从未间断,从未放弃,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汗水和真情托起山里孩子的读书梦,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为社会建设培养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人才。他说:只要认定做的事,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去做,就有回报。对我来说,小孩脸上的绽放的笑容就是回报。他就是扎根偏僻山村42年的代课教师江学光。

  一句承诺,坚守42

  我是山里的孩子,大山养育了我,我要让乡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愿意做蜡烛去照亮每一个山区孩子渴望知识的心灵,帮助他们从农村走出去。这是江学光给家乡的承诺,简单朴实的一句话,涵盖了江学光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信仰。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虎山乡远离县城50多公里,在7080年代是名副其实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学校环境差,学校不少老师都想办法陆续调走,外面的教师也不愿意调进来,造成山村小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当时江学光高中毕业,有着很多好的选择。龙州小学的校长得知江学光毕业后直接上门邀请江学光到龙州小学就职,他感动了,选择留在龙州小学担任代课老师,并向学校给出了承诺。

  从教后,他虚心请教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不耻下问,取长补短,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也树立了目标和方向。但过了几年,社会迅速发展,大家的生活条件都逐步提高,江学光的家境仍然比较清贫,微博的工资难以维持家庭开支。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劝说代课没有奔头,浪费青春,不如去做生意或打工,面对上有老下有小,工资微薄,家庭生活艰苦的现状,江学光感受到生活巨大的压力。但是,江学光回到教室,看到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孩子们眼神里对知识的渴望。他的内心无比的坚定我不能走,这里就是我的战场,我不能当逃兵,我要坚守我的承诺!我要让孩子们走出去,走上更大更好的舞台。

  江学光积极参加业务知识学习,1999年中师函授毕业,获得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和教师资格证书。曾担任学校事务处主任和团支部书记,多次担任教研组长。但由于年龄等各种原因,江学光一直没能转为公办教师。身边的同事因为龙州小学艰苦的教学环境和微薄的收入,任教一两年都想办法调走,曾经龙州小学一度仅有3名老师任教,而江学光愣是在龙州小学一待就是42年,工资从最初的每月几十元、几百元,到现在的1000多元,但他从不后悔。与江学光共事近20年的肖厚富老师动情地说:江老师虽然是代课老师,但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以校为家,视如已出

  学校就是江学光的家,学生就是他的孩子。江学光作为一位年长的教师,对年轻教师从不吝啬自己的宝贵经验,会耐心地教他们怎么上好课和怎么辅导学生。他注重家校共育,每个学期他都会有计划地跟家长沟通,每星期定期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对于一些家住得较远的留守孩子来到学校时经常吃不上饭。看到这种情况,江学光会把学生带到家里一起吃饭。为了改善教学条件,江学光在学校没有教具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制作了三角板、圆规等教具。每逢学校房子下雨漏水时,江学光还要身兼泥瓦工,爬到瓦房上补漏。

  江学光为了当初的诺言,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而对家庭他却深感愧疚。面对上有老下有小,工资微薄,家庭生活艰苦的现状,妻子是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操持家务忙里忙外十分辛苦,起初对丈夫心生怨气,免不了要责备一番,并多次劝江学光回家发展种养产业或者外出打工,但江学光心里就是放不下山里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时间长了,妻子看到江学光对信守承诺如此执着,最终还是理解了丈夫对山区教育事业的一片真情和苦心。

  今年60岁面临退休的江老师还奋斗在教育一线,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坚持七点四十进入教室督促或辅导学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江学光任课的教学成绩多次在虎山乡名列前茅,班上学生获得单科第一名;他被评为虎山乡第一批优秀代课教师,先后获得优秀教师”“为民服务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4月,江学光荣获信丰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59月,荣获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 江西省教育厅颁发的从教30余年荣誉证书。

  因为一句承诺,他一生相守,江学光用一生定格在边远的山村小学,坚守在教育一线,挥洒心血和汗水;一份爱心,让他始终不离不弃,舍小家顾大家,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一份责任,让他扎根于山村,无怨无悔,倾注全身心力量,开启山区教育新的征程。这就是江学光老师一生扎根乡村,一心只为山里娃的真实写照,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段承诺与信守的感人至深、令人肃然起敬的光辉篇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