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动态_市内动态

活水穿花暗护田 筑巢引凤蓄势飞

发布时间:2022-10-08|来源:赣南日报|专栏: 市内动态

分享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坚持以“第一等”的标准、“争一流”的作为,紧盯省、市双“一号工程”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赣州市各项贷款余额7224.39亿元,比年初增加601.92亿元,同比增速为11.68%。目前,全市新增上市企业3家,位列全省第二,直接融资618.0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创同期历史最好成绩。

  金融赋能,正成为赣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能。

  A

  构建金融高地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

  推进双“一号工程”,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制胜之道。全市金融系统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对标对表,健全体制机制,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构筑起坚固的金融“大后方”。

  凝聚合力对标提升。市政府金融办不断深化与市发改委、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赣州银保监分局、市发投集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需要多个部门单位配合的“获得信贷”评价指标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压实责任,推动金融营商环境工作走深走实。同时,积极与省金融监管部门对接沟通,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将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普惠金融、推动企业上市、助力直接融资等相关内容纳入2022年赣州市金融机构考核范畴,推动市、县两级金融机构围绕“扩总量、降成本、提服务”的目标,开展“金融保链强链”和“融资、融智、融产业”行动,持续加大市场主体金融供给力度,以“强联动”推进“获得信贷”和“保护中小投资者”评价指标对标提升。

  做实“1+4+3”工作机制。持续办好全市产融对接活动,畅通“金融机构找企业、找项目,企业、项目找金融机构”双向渠道,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荣,2022年产融对接活动现场即签约项目32个,总金额达119亿元。持续落实企业贷款协调处置、银行抽贷定期通报、地方政府倒贷、金融诉讼案件快审等四项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新发放还贷周转金16.39亿元,协调解决21家企业融资问题,推动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审结案件110余件。持续推动县(市、区)高质量开展“融资、融智、融产业”三大专项行动,出台《赣州市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融智、融产业”专项行动方案》,成功推动各县(市、区)开展产融对接活动38场,签约项目708个,签约资金达1535亿元。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鼓励有条件企业上市,帮助重点拟上市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打通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目前,全市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2家,股改企业6家;通过企业上市首发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全市上市企业直接融资金额618.02亿元。

  B

  畅通对接平台 全力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

  走进赣州数字金融产业园,感受到这里处处散发出创新创业的浓厚气息。作为江西首家投入运营的数字金融产业园,该产业园以金融科技为抓手,以发展数字金融为切入点,不仅创造了3个月完成硬件基础改造的新速度,也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数十家相关企业落户,涵盖金融科技、股权投资、类金融、第三方服务等多个业态。

  打造良好金融生态。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我市紧扣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建设发展需求,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推进数字金融开放创新,搭建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平台,推动全市金融行业数字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打造“赣州智慧金融”平台。我市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建设“云闪付”普惠金融智慧服务平台,印发《普惠金融信用赣州创建实施方案》《赣州市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市县级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赣州智慧金融”平台与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目前已完成全市涉农资产等信用信息数据归集1480.5万条。

  加强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推广应用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利用数据信息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开发的“收支流水云贷”和“流水贷”等纯信用、纯线上信贷产品,短时间内便放贷款2334笔4.9亿元。以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光电电声、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开展的供应链应收账款资产池融资试点工作也进入实质运行。同时,全力推动“信易贷”“银税互动”等平台与市场监管、司法、税务、海关、社保、住房公积金、水电气等领域联通共享,创新“信易贷”“银税互动”等产品和服务。目前,市信用平台已归集相关信息397万条,累计为3.7万户(次)纳税人提供“银税互动”贷款36.1亿余元,“信易贷”平台9款信贷产品累计授信453人,授信额度9480万元。

  持续优化征信服务。拟引入江西惠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入驻赣州高新园区,为试点企业提供信用服务。同时,在全市布设51家征信查询网点,方便市民征信信息查询需要,切实践行征信为民。加强与省金融监管局、省普惠征信公司对接,做好“赣金普惠”平台共享涉企政务数据工作,实现该指标排名前移。

  C

  创新金融产品 全力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我市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为抓手,全力推动金融机构重心下沉,更好地服务实体、服务“三农”、服务小微,让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改善,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提升。

  创新农村资产抵质押贷款,全力支持银行机构围绕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创新产品。由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牵头推动出台的《赣州市关于推进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工作的意见》,充分挖掘农村资产既有抵质押物潜在价值,有效推动了农村资产抵质押贷款发放。今年1月至6月,赣县区、信丰县累计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63笔519万元,余额合计3189万元;大余县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257笔3588万元,余额2422万元。龙南市利用动产融资模式助企纾困,创新“抵押登记+动态监控+保险增信+担保兜底”的融资模式,由龙南农商银行向龙南正邦成功发放赣州市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2100万元。崇义县借助湿地资源运营机制,引入“绿色+普惠”金融活水,创新湿地经营权融资,助推九江银行赣州分行发放全省第一笔湿地资源经营权贷款1000万元。

  全力支持辖内机构完善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订单、退税账户等新型抵质押物相应的权利价值评估机制与管理办法,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知融通、文企贷、高新贷、百福二抵贷”等融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契合地方特色产业的产品,促进“烟农贷、烟叶贷、脐橙贷、蔬菜贷、油茶贷、农旅贷、木材贷”等业务的开展。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农业,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探索实施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有机融合,针对重点产业和特色农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支持银行机构围绕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创新产品,着力提升普惠金融覆盖率,积极落实“一行一品”“一县一品”等金融产品创新要求。

  农发行赣州分行推出首笔物资供应链订单贷,中国银行赣州分行获批“惠如愿·中科融合贷”,邮储银行赣州分行创新推出个人产业链烟草经销商贷、个人产业链白名单贷、小微易贷科创e贷,赣州银行创新推出线上创业担保贷、农户农机经营贷、科创贷,龙南农商银行推出依托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畜牧活体进行抵押登记和公示的生猪活体抵押贷……

  一个个创新金融产品的推出,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银行机构便推出55款信贷新产品,创设了“苏区振兴贷”系列普惠金融产品之“乡村振兴贷”,上犹农商银行依托“赣州智慧金融”平台,通过短期的试运行后,顺利授信2.16亿元,发放贷款430笔,放款1.04亿元,构建出“以货币政策引导、政府杠杆资金撬动、政府担保增信”相结合的融资促进机制。

  D

  打造普惠品牌 全力推进金融服务降本增效

  服务实体、服务群众是金融的本质要求。我市以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聚力打造普惠金融品牌,全力推进金融服务降成本、增效能。

  加大普惠金融信贷投放力度,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今年6月末,我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17.87亿元,同比增长20.18%;涉农贷款余额2757.14亿元,同比增长13.17%。与此同时,我市全面规范金融机构服务,协调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赣州银保监分局清理规范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附加费用,建立银行业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机制,完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今年1月至6月,全市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同比下降43个基点,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29个基点。

  大力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增强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融资在保余额258.82亿元,其中小微在保余额192.09亿元,“三农”在保余额1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75%和83.45%,支农支小占比80.74%,同比提高18.58个百分点;全市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规模已达39.72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积极引导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持续下调担保费率,要求平均担保费率不高于1%,单笔金额100万元以下再担保业务免收再担保费。目前,全市平均担保费率0.41%,1月至8月为企业减免担保费0.3亿元,累计为企业减免担保费3.8亿元。

  因地制宜创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打造政策宣导、金融培训、融资对接、信贷增信、信用归集五大功能专区,配套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在助力银企精准对接的同时,助推银行缩短贷款审批时限,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微群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持续提高融资便利性,提供“一站式”金融支持。目前,全市共建有县域普惠金融服务中心6个,累计对接融资业务3119笔,金额49.91亿元。

  “推进双‘一号工程’,既是顺应发展变化、胸怀大局的因势而谋,也是立足江西和赣州发展实际的乘势而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全市金融机构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保持信贷稳增长,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提升数字金融水平,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八大行动’,聚焦‘1+5+N’产业集群,全力助推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市政府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